本网讯(学生记者/张浩 特约记者/冯清)6月30日——7月1日,南阳理工学院数理学院“非遗玉雕探新路,数据调研助发展”调研队走进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在镇平县石佛寺镇苏艺珠宝,实践队员们观摩了不同种类玉器直播间的情况,深入了解了直播带货的硬件准备、内容策划、话术技巧等内容。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镇平玉雕的发展史、玉器品种、销售模式等。据了解,石佛寺镇虽不出产玉石,但却是“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和“玉文化传播中心”,拥有“中国玉雕之乡”的美誉。目前,石佛寺镇的玉雕产品已深度融入电商生态,全镇电商企业6800余家,淘宝、抖音等大小直播间30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5万余人,2024年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380亿元。但随着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出现了如专业电商运营人才匮乏、玉雕设计与创新人才不足、易碎品物流配送成本高、传统技艺传承面临挑战等难题。

在镇平县石佛寺镇老赵珠宝,实践队成员见到了非遗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老赵。老赵非常专业、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这门非遗技艺,花丝镶嵌工艺又称细金工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宫廷工艺的代表,与玉雕、景泰蓝、雕漆等并列为“燕京八绝”。老赵的陈列柜里展示了他和师傅们亲手做的手镯、簪子、戒指、头饰等作品,这些都是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攒、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以挫、锼、捶、挤、镶等技法镶嵌玉石、珠宝而成。
老赵感慨,花丝镶嵌需经历多道繁复工序,一件作品往往耗时数月,长时间的创作周期与变现缓慢使得愿意钻研这门技艺的年轻人寥寥无几。他希望年轻人可以能透过电商传播的窗口,看见非遗技艺承载的千年匠心,能有很多人愿意了解学习这门非遗技艺,让花丝镶嵌这一璀璨非遗技艺在数字时代持续绽放光彩,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在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实践队员参观了各类玉雕成品,并近距离观摩了雕刻师手持刻刀、打磨机等工具精雕璞玉的过程。雕刻师会根据玉料质地、颜色、纹理调整手法,结合切割与浮雕技法,雕琢出一件件饱含文化底蕴的艺术品。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雕刻师“因材施艺、化瑕为瑜”的技艺与匠心。
据悉,实践队员将结合实地调研与网络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来完成镇平县玉雕产业预测的初步研究,并围绕优化电商产业结构、加强非遗传承与数字化融合、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发展方案。
以数据为笔,以匠心为墨,此次调研不仅让南阳理工学院的学子们深刻体悟了传统工艺的匠心与电商浪潮的活力,也激励他们为镇平玉雕产业的创新发展与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贡献青春智慧。(校对/谭萌 审核/赵刚彬)